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科学技术的加快创新,企业的发展方向愈加趋于精细化。“单打独斗”的企业开始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分工与交易活动,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,为了优化资源配置,产业聚集度开始加强,继而产业链招商逐渐形成。
目前,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产业链招商,但产业链在细分环节上较为复杂,各区域是不是有能力打造高端、完整产业链?在打造产业链的过程中,是否存在在误区?
完整就是完美?
大家在看各个地区的产业链招商政策文件的时候,是否看到、听到过“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”、“打造全产业链大格局”的目标?
各个地方有没有能力打造完整产业链,其实是值得细细考量的。
浙江、江苏这类经济活跃的省,在资金、人员、土地、政策等方面资源充足,有足够的实力与能力去打造一条或者多条完整产业链。但是,一些经济薄弱的地区,为了摆脱困境,喊出“打造产业链,打造新引擎”的口号,也确实颇费一番心力招引项目进来,但后期企业服务、资源环境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一旦存在缺失,企业流向其他地方也不可避免。
产业链的布局不仅是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,更是地区、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。现阶段经济实力薄弱的区域不妨打开思路,将目光放到周边大城市的产业配套中,以此为契机,开启城市间的协同配合,加强本地的产业聚集度,继而补链强链打造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。
常熟就是一个在困境中求变、实现产业链升级的成功案例。初始,常熟受限于自身经济体量,外资引进工作一直不顺,为摆脱困境,常熟尝试打开思路,围绕周边上海和南京两座汽车重镇,开展汽车配件企业的招商工作,经过不断努力,终于引进了第一家日资汽配企业。随后,常熟立即调整战略,组建招商团队,甚至常常由领导亲自带队,针对外资汽配企业,展开招商工作。不懈的拼搏是不会白费的,如今,常熟不仅有汽配产业聚集,也有整车制造的企业入驻,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常熟重要支柱产业之一。
高端就是高定?
很多区域都将目标定位于打造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智能汽车、半导体等高端产业集群,却忽略了自身的创新实力和人才实力。
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有前期投入大、发展周期长、人才需求量大、对科技创新要求高等特点,当经济基础薄弱的城市想要打造高端产业链时,要思考清楚,有没有能力给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、时间和高端人才,让其成长。如果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,盲目跟风,照搬其他地区的目标、政策,往往是行不通的。
当年,绍兴柯桥拥有全国规模最大、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集群,虽然后来因原材料价格上升、土地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,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。但柯桥政府并没有放弃优势,而是通过引进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文化创意企业,加强传统纺织企业,在材料、生产效率和设计上的优势,构建更高层级的纺织产业链,与企业共同发力,创造了新的发展动力。
南通启东市则是发扬“五金”特色产业,从小五金修理、销售到电动工具制造应有尽有,成为中国“五金”第一城。虽然他们的产业链不像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产业那么“高端”,但尽显启东特色,成长为行业中的“冠军”。未来,启东可以依托“五金”产业链,逐渐开拓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发展。
“链长制”就是万全策?
近年来,“链长制”的概念逐渐火了起来,很多地区都开始推行招商“链长制”的概念。虽说,领导亲自挂帅,能起到带头示范、统筹各地区、将规划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去,有利于提升政府产业链服务水平和产业链与区域的融合。
但过度依赖“链长制”也有可能会产生问题,比如,领导说怎么干,底下的人就怎么干,而不懂得变化,又或者,万一“链长”的决策不是完全适用的呢?
对企业来说,基于地方的供应链是很重要,但是供应链环节却不一定都在本地。一个产业上下游和旁侧的环节可能有很多,而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,距离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标准,有可能企业挑选供应商的试错时间就要2-3年的时间,所以并不是把产业链的上下游聚集在一个地方,企业的发展就可以“高枕无忧”了。
如果过度依赖“链长制”,政府就有可能因为一些指标产生“越界”行为,直接替企业做决策,很有可能影响企业发展,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。
深圳市创新的“链式服务”模式,给“链长制”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。深圳同时建立了“链长制”和“链主”企业,“链长”负责挂帅、统筹、制定规划等工作,而“链主”企业则处于市场的核心地位,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,同时鼓励“链主”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立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。
近日,河南也开启了“双长制”,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会长制并行,类似于“链长”和“链主”的关系。这一方式也能创造性的规避一些“链长制”的风险。
结语
产业链招商是大势所趋,但各地方在打造产业链时,切忌“太长、太高、太制度化”,要因地制宜,“老树发新芽”,让传统企业焕发新活力,促进企业之间协同发展才是产业链招商真正的目标。“任重而道远”,产业链招商具体应该怎么做,还是要由政府和企业加强交流,共同研究,细细琢磨,携手打造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展开